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V-oYyp3oip6yg8qsQmayA

慕瑄读书|《要么品质要么死》第七讲:让品质成为习惯

发布日期:2021-12-20

为什么品质事故会频频发生?
根源在于品质管理水平低!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思想上的误区:一把手不重视,不投入;管理者认为品质问题错在一线员工;员工认为品质就是差不多。
2.方法上的短板:品质管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凭感觉,靠经验,没有方法;要么把别人的一套拿来,生搬硬套。
思维上的误区是产生品质问题的罪魁祸首,方法上的短板是制约企业破解品质难题的瓶颈!
从前面六讲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实战派管理专家李践在《要么品质要么死》的12招品质管理方法,助力企业提升品质。

最后3招作为巩固,教大家如何让品质成为习惯。



4个及时




客户有障碍,必须第一时间解决!客户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纠错,马上弥补!如果客户受到损失,最大限度给予赔偿!同时及时反应反馈给公司上层。

还要及时地负责。在任何工作和客户面前,我们不能说不知道、不关我事,必须是人人负责,绝不找任何借口。
及时负责,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激励机制,成为员工的一种习惯,让每一位员工都来帮助公司提升品质。

5项检查




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公司,生产中心在保税区。工人晚班下班时间是10点,这个时候,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下了班一起去吃夜宵成了晚班的惯例。这天,在整理物品时,一个工人突然发现地上有两个固定散热模组的螺丝,这意味着,当天装配的笔记本中,有一两台少打了固定散热模组的螺丝!
尽管此时产品已包装好,工人又累又饿,但大家还是逐一拆箱检查,终于找到了缺少螺丝的笔记本。

试想,如果操作工人发现了多余的螺丝却隐而不报,检验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抽查到,这批产品流通到市场,将会造成严重的品质隐患。
而工人的这种负责行为,也是来自于习惯。我们根据经验,总结出了五项检查的习惯。
我们可以把每件事情分成事前、事中、事毕、事后和全过程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做检查。


事前--检验: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对上一道工序检验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坚决不接受。
事中--检查:在你的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保证你的这一道工序不制造差错。
事毕--检测:做完以后,再次进行检测,确保没有差错。
事后一-检讨:事后,小组必须做总结和讨论:针对这件事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能不能做得更好,能否节省成本、节省时间、节省物料,提高我们的品质。
全过程--监督:人人都是品质监督员。

6个动作-每天进步1%




借用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故事,为大家揭示品质的重要性。
在那次决定日本复兴命运的大会上,戴明除了提出品质复兴日本的概念之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进步1%”。福特汽车一年亏损数十亿美元时,他们请戴明演讲,戴明仍然强调,要在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不断地进步,一定可以起死回生。结果,福特汽车将此定律贯彻三年之后,便转亏为盈,一年净赚60亿美元。

我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质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环节。如果我们也追求每天进步1%呢?

如果我们每天进步1%,30天进步33%,90天就达到了242%。
所以,每个人都要设定目标。今天晚上设立明天的目标,这周设立下周的目标。这个月设立下个月的目标。设立目标以后,每人、每天、每件事,对照标准、对照过程、对照成果,做到这6点,持续改进,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退一步讲,如果每天进步千分之一,一年之后,你就进步了44%:两年之后,你就增长了1倍还多;三年之后,你就增长了接近2倍;四年之后,你已经是原来的4.3倍;五年之后,你的"实力”是原来的6.2倍:十年之后的你,跟十年前相比,强大了38倍以上!
如此巨大的进步,相信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达到的。

而这个也是复利思维效应。

这15招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