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gedNf-V5LwQQjzWUOv1Uw
慕瑄读书|《要么品质要么死》第六讲 :如何炼就高品质企业?+ 查看更多
慕瑄读书|《要么品质要么死》第六讲 :如何炼就高品质企业?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12-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心态和理念上建立起的成熟的品质管理基础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多操作层面上的方法。
如何炼就高品质企业?提升品质的方法很重要,实战派管理专家李践在《要么品质要么死》书中提到了三个5管理,也就是品质管理是最核心的武器。
何为三个5?

5S
5S,是品质武器中最常使用、最容易使用的,也是最立竿见影的。日本企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使用这种武器,将5S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
什么是5S呢?日本管理专家使用了一种消除脏乱、提升品质的武器,就是"5S”。

5S,是五个日语词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首字母的缩写。可以说是生产与品质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品质管理最有力的武器。
5S针对的是生产、环境、工作区域,而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品质、办事的品质,以达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的目的。
品质工具5S流程图
第1个S 整理 区分“要用”与 “不用”的东西--打开你的空间
第2个S 整顿将有用的东西定出位置放置--动作精细化
第3个S 清扫 将不需要的东西彻底打扫干净--5分钟改变世界
第4个S 清洁 保持美观整洁 --“洁癖”提升品质
第5个S 素养 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1个S 整理 区分“要用”与 “不用”的东西--打开你的空间
第2个S 整顿将有用的东西定出位置放置--动作精细化
第3个S 清扫 将不需要的东西彻底打扫干净--5分钟改变世界
第4个S 清洁 保持美观整洁 --“洁癖”提升品质
第5个S 素养 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让5S成为习惯
5步改进法
(1)界定:找出问题的根本
五步改进法的第一式是“界定”。顾名思义,界定,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在我们公司,对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我们都要界定,把差错分成I、B、C三个等级。根据差错级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I一致命缺陷 B-严重缺陷 C-一般缺陷
当我们一个广告灯箱完工以后,发现灯泡在一年保证期还没到的时候就坏了,可能是因为下雨、日晒或者其他原因。灯泡坏了我们没有及时发现,给客户造成了损失。
我们工程部就必须要找出问题的根本。
比如,在这一次界定中涉及部门:
工程部对象:广告灯箱
何时:8个月
何处:灯泡
涉及设备:灯箱的制作设备
其次,还涉及我们的原材料、施工、灯泡采购。另外,还涉及灯箱有没有外包。如果是自己制造的,生产者是谁,如果是外包的,供应商是谁。
我们必须把差错找出来。界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测量:算出品质的代价
五步法的第二式,应该是测量。
测量,就是要把所有的差错计算出来。当我们不理解我们品质代价的时候,我们不会下决心提升品质。
(3)分析:三现主义
五步改进的第三式是分析。
分析原因时,我们使用了一种思维方式,叫三现主义。
三现:现场,现物,现实---切从现场出发,来到现场,看到现物,才能抓住现实。
现场出了问题,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的,仅仅坐在办公室商量议论拿出的决议肯定是错误的。这对一般的情况都适用,不光是制造环节。
记住,树立三现主义的思维,就是要把现场当作一张白纸!一切问题都去现场寻找答案!深入现场,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是实现品质完美的必要环节。
在分析现场原因、寻找差错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谨记五个字:人、机、料、法、环,也叫4M+E。
第一个M--Materia1-材料
第二个M--Man--人工,人员
第三个M--Machine设备,设备有没有出现差错
第四个M--Method--方法,操作流程上有没有差错
最后一个E--Environment,即我们的环境
第一个M--Materia1-材料
第二个M--Man--人工,人员
第三个M--Machine设备,设备有没有出现差错
第四个M--Method--方法,操作流程上有没有差错
最后一个E--Environment,即我们的环境
(4)改进
分析原因之后就要马上改进。
(5)控制
五步法的最后一式是控制。控制,就是确保所做的改善能够持续下去。不中断,才能避免错误再度发生。
过去的许多流程改善方案,往往忽略了控制的观念;而在五步改进法中,控制是它能长期改善品质的关键:
-及时更新流程改进后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要设定项目改善的时间节点;
--制定定期的检查点,定期对项目改善情况进行检查
假如项目改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继续从第一步界定开始,重新确定问题的关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5个为什么
5个为什么,一是分析问题,二是找出原因,三是找出原因背后的原因,最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和我们一位总监的一次对话:
业绩完成得怎么样?不是太好。
为什么完成得不好?员工的业绩上不去。
为什么员工的业绩上不去?他们不进取。
为什么他们不进取?他们懒。
为什么员工会懒?他们没有目标。
为什么员工没有目标?没有人激发他们去设立目标。
为什么没有人激发他们去设立目标?因为我没有去激发他们设立目标。
如果我们只问到第3个为什么,得出的结论是员工懒,是员工的素质不高,是人力资源和培训的问题。而问到最后一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应该追根究底的是领导者的问题:没有帮助员工去激发他们设立更高的目标。
所以,问5个为什么一定要一问到底,一定要在5个以上!
业绩完成得怎么样?不是太好。
为什么完成得不好?员工的业绩上不去。
为什么员工的业绩上不去?他们不进取。
为什么他们不进取?他们懒。
为什么员工会懒?他们没有目标。
为什么员工没有目标?没有人激发他们去设立目标。
为什么没有人激发他们去设立目标?因为我没有去激发他们设立目标。
如果我们只问到第3个为什么,得出的结论是员工懒,是员工的素质不高,是人力资源和培训的问题。而问到最后一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应该追根究底的是领导者的问题:没有帮助员工去激发他们设立更高的目标。
所以,问5个为什么一定要一问到底,一定要在5个以上!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以下特征的问题:
(1)不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2)问题本身比较独立,但是因果关系不明朗。
有了这杆“追魂枪”,所有的问题都会现出原形。或许,多问的这两个为什么,就带来了公司品质的真正差别。
在你的企业里,只有你一个人会刨根问底吗?员工有这样刨根问底的精神吗?
在丰田,公司会教育每一个员工,每天要运用因果关系的思考方式,连续想5次“为什么”。如果员工思考了“为什么”,而且找到了原因,他们会再次问自己“为什么”,连问5次,他们就能仔细地分析原因,为工作找到提升品质的方法。
品质工具--“5个为什么”的基本步骤
步骤1:识别问题-
问: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步骤2:澄清问题--
问:实际发生了什么?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3:分解问题--
问:这个问题还会导致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4:查找原因要点--
问:我需要去哪里?我需要看什么?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步骤5:把握问题的倾向-
问:谁?哪个?什么时间?什么频次?多大量?》步骤6:识别并确认异常现象的直接原因一
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我能看见问题的直接原因吗?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潜在原因呢?我怎么核实最可能的潜在原因?
步骤1:识别问题-
问: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步骤2:澄清问题--
问:实际发生了什么?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3:分解问题--
问:这个问题还会导致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4:查找原因要点--
问:我需要去哪里?我需要看什么?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步骤5:把握问题的倾向-
问:谁?哪个?什么时间?什么频次?多大量?》步骤6:识别并确认异常现象的直接原因一
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我能看见问题的直接原因吗?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潜在原因呢?我怎么核实最可能的潜在原因?

